尿频(关玲治疗)
【病例】
病例1:女,55岁,尿急3个月。
病史,无明显诱因,晚上严重,5分钟一次。自觉从腹部到腹股沟阵发性抽搐
查体:腹直肌、锥状肌无压痛。腰大肌有压痛。
治疗:用手法松解腰大肌。即刻抽搐减轻。次日反馈夜尿好转。
思考:本病常见于腹直肌、椎状肌,而本病人起源于腰大肌。症状夜间加重考虑是平卧体位的因素。
【讨论】
王凡:最近治过一个夜尿频的,每夜10多次,在膀胱俞、八髎针刀一次,当晚减至3次。
关玲:要先查体确定原因再制定方案,这样有效没效都明白道理。松解了腰骶筋膜,想过为什么能好吗?增大了代偿空间,但过几天还复发。
王凡:没有复发。现在每晚两次。简单说,松解了骶部软组织,改善了阴部神经(S2~S4)对膀胱逼尿肌的不良支配状态。
于洋:我不认为改变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人体的适应能力极强,你要改变的结构也许不是,或者不是真正的需要改变的结构。先天性结构异常,有些患者没有症状,这说明,异常只是针对大多数人对比出来的结果,但是对那个个体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区晓鹏:同意。只吃药,有时甚至只是补益药,很多伤科病一样好转。
王凡:也是针了两次效果不太明显,病人又很着急,所以用了针刀,就一次,当晚就减为3次了。
马晓红:王凡老师:假如您用1.5寸毫针刺同样的穴位--膀胱俞和八髎,(或者中极、气海之类),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的话,你还是会使用针刀来治么?
王凡:当然不会,就是因为效果不显著才改的针刀。那个病人查过体了, 就是腰骶神经的原因,与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很好区分。尿路感染者必有相应的体征和化验指标。
马晓红:起夜,一夜十次左右的极端情况临床上遇到过,只是我使用的“特殊手段”有所不同:针上加灸和调整呼吸习惯。疗效显著,持久。
关玲:我另一个病人,老年女性,每天起夜10多次。查体内收肌紧,用卢鼎厚针法阿是穴斜刺治疗一次,当天夜里一次没起。
胡追成:内收肌紧张就像把装水的盆拉松了,开关也拉松了。所以新八髎,还有前部腹丛刺也有效。
王凡:针内收肌治疗遗尿的问题我曾关注足厥阴肝经的阴包穴,《针灸大成》有阴包穴治疗遗溺及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记载。但是从组织结构考虑就很好理解了,阴包穴恰位于内收肌上。也知先人确实高明。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所以了解了结构再返回头来看传统针灸经络腧穴理论就有了新的认识。古人的许多经验是经过长期甚至超长期实践得出的,虽然他们不可能用现代解剖知识和生理病理理论解释,但其经络经筋气血津液理论却可以执简驭繁地有效地指导临床。用不用现代医学知识揭示其机理,对于临床应用来说其实无所谓。
关秉俊:现在这个现象只是说明有关联,内收肌和夜尿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因果链呢?这个得说清楚所谓的结构、功能关系。否则,只不过用“内收肌”这个词替代“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另一个词而已。
于洋:临床治疗大多是找个治疗的捷径,很多解释都是滞后的。
彭增福:因为内收肌的激痛点可以引起夜尿多。不仅如此,还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痛经等。
关玲:摸到高张力的地方就针,合谷刺。针后变软就好。卢鼎厚教授针刺最厉害的是当场治好的从此就好了,几乎不会反复。可能他使用的针粗的缘故。我更想知道的是;扎肌腹、韧带还是肌肉间隙哪个更好?
于洋:我觉得扎内收肌起止点更有效,我一直都扎起止点。肌腹第二选择,扎起止点在松解高张力点的同时,可以调节附着点两端的骨的位置,从而达到筋骨并治的作用。而只扎肌腹,这个作用小。起止点松了,在骨上面的力的大小自然有改变。如果不松起止点,调起来就很费劲。因为有的肌肉之所以有高张力,可能不只是肌肉本身的问题,可能是两端骨位置偏移造成的肌肉扭转而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民间高手只调骨也能治疗一部分疾病。
宋淳:刀用起止点,针用腹,手法用全长。
王凡:针刀松解膀胱俞八髎也有效。
刘路遥:扎肌肉间隙本身有松解作用,骨骼和肌肉都是粘弹性体,如果针刺仅是力的作用的话,针刺方向就是给骨骼肌施加应力方向。
刘农虞:内收肌治夜尿,在经筋理论中属筋性盆病。足三阴、阳明经筋均聚于阴器。夜尿分筋性、脉性与脏性三种。
吴维毅:有人以内收肌群治疗子宫肌瘤,摸到筋结处下针效佳。治疗尿频杨兆钢针秩边,刘志顺针会阳中髎,郭廷英针会阴,均是局部取穴效佳,一次显效很常见,离不开神经解剖经络支持。按肌筋膜治疗取内收肌群也离不开神经肌肉经络。作为针灸体系补充当然很好,很值得了解掌握。但完全替代还是需要斟酌。辨证辨病辨经论治,各有所长。
---《结构针灸刺法经验》
------
这篇很有体会,治疗尿频文中的松解腰骶部,腹直肌,内收肌的方法都用过,确有良效。合起来还是范老的冲脉针法,都能管到,就是以后要把锥状肌再融进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众和配资-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股票配资知识-网络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